2025年6月9日,我校青年代表刘增民、杨宗霖、陈誉参加重庆市万州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提请审议《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送审稿)》等议案,并积极建言献策,深入了解人大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监督方面所肩负的重要职责,沉浸式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

刘增民
财经学院
2022级农村发展专业

参加此次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我深感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青年代表能亲身参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法高效履职的实践,是一次提升履职能力的宝贵经验。
会议议程紧扣发展脉搏,从规范基层权责清单、强化农技推广与工会法规执行,到深化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国资改革、加强债务管理及法治建设议题务实而关键。大会严谨的审议过程,特别是对部门整改实效的“满意度测评”环节,让我切实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刚性与民主决策的力量。分组审议中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更展现了民主决策的活力。
这次参会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人大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农村发展专业学子与青年创业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持续精进履职能力,更要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深入乡村振兴一线,结合区域发展大局,在推动万州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连接政策制定与乡村实践,切实履行好桥梁纽带职责,进一步汇聚专业智慧与青年力量。
杨宗霖
文学院
202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

在此次万州区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中,我认真听取了执法检查组关于《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发现农业技术推广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对农业机械及技术的需求呈现出日益高涨的态势,他们渴望借助先进的农业装备和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
然而,市场上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设施农业装备,先进农业技术的供给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试验阶段,难以真正走进田间地头,落实到农户家中,先进农业技术存在到田到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未来我将继续聚焦传统果园发展难题,充分发挥团队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优势,探索传统果园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发挥“互联网+”服务平台功能,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农民丰收节、“三下乡”等活动,进行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增强果农科技兴农观念,为农技技术推广工作贡献青年力量。
陈誉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2022级风景园林专业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非常荣幸能够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参加本次万州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本次会议聚焦多个社会发展核心议题展开讨论,随后与区人大代表共同听取区政府各部门关于对工作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再由各单位代表进行满意度测评,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人大监督的严肃性和政府接受监督的主动性。生动诠释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让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基层民主的活力有了鲜活认知,备受触动。
作为一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会议中关于规划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及优化营商环境的讨论令我格外注意,让我明晰了专业的社会责任。城市环境品质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而设计不仅只关乎美观,更需科学利用资源、提升生态与公共服务效能,直接服务于地方发展和民生福祉。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我将努力精进专业,关注社会需求,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我校青年代表参加此次万州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青年成长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结合,彰显出新时代青年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更能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为何”“是何”“如何”,为培养“懂民主、敢担当”的人才奠定基础